分化
關燈
小
中
大
分化
從公孫操將劉徹拖下水的那一刻,劉徹就知道,自己從此不可能再置身事外了。
他討厭麻煩,不代表畏懼麻煩。
他一開始對於燕國的事物漫不經心,一是因沒有興趣,二是因還未將自己當成燕國的一份子罷了。然而,一旦有人威脅到了他,他便會毫不猶豫地先下手為強,從而掌握先機。所以,劉徹開始逐漸插手燕國之事。
雖說知道公孫操明面上無法將自己怎麽樣,若要來暗的,憑借著自己的一身武功,那人也討不了什麽好,但這畢竟是權力之爭。身陷權力之爭中,無論己身有多麽強悍,劉徹都不會讓自己成為孤家寡人。
他的追隨者們,他手下的臣子才是他的先鋒和後盾。
經過此事後,劉徹一反常態,開始大展鋒芒,不僅憑借純熟的帝王心術拉攏到諸如樂乘之類的將領,更是憑借自己前世對儒法兩派的見解令一批名士折服。
當然了,能夠輕易被劉徹折服的名士都算不上什麽大家,但這只是一個開始。一旦公子姬丹的早慧與賢名傳開,來投奔他的人將只多不少。
在戰國,光明正大地養士以培養自己的勢力可算不得什麽。孟嘗君門客三千當屬其中最多的,齊王雖對其事感到忌憚,卻也不能直接遣散其門客,只能通過降職削權等措施來打壓他的氣焰。
公孫操當年雖然成功聯合他人弒君,但說到底,他沒占著大義的名份,又沒本事直接效法齊國田氏取代姜氏的做法,縱然一時只手遮天,其權力也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。
唯一有些麻煩的,就是公孫操背後站著的老氏族。
老氏族雖老而僵化,已成燕國蛀蟲,但目前還不能動。若欲除公孫操,得想個辦法分化公孫操與其氏族之間的關系才行。
劉徹偏著頭想了想,緩緩在棋盤上落下一子。
第二日傳來消息,公孫操之孫於田間縱馬,毀壞了其宗族的田地。不巧的是,這幾日正是要收割糧食的時候。一年的辛苦都化作了流水,公孫操的族人們義憤填膺,均要來找公孫操討個說法。公孫操認為不過毀壞了幾畝田,不是什麽大事,並不放在心上,只安撫了受損的族人幾句並許了些好處便作罷,渾然不覺罅隙已然埋下。
第五日,因公孫操之孫毀壞了田地,其氏族中有一旁支少年的母親因沒有收成,活活被餓死。少年悲憤難耐,找公孫操之孫決鬥,反被其殺死。不過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罷了,無人會為其出頭,公孫操依舊不在意。
第八日,那死去的少年的堂親兼友人游學回來,得知自家小弟遭此毒手,立馬集結了一幫子人打上丞相府去討說法。此時,宗族也不再向著公孫操。因田中的損失,不少族人都度日艱難,而丞相許諾的好處卻還沒見個影兒,更有消息說,丞相不過是唬他們的,壓根不打算實現承諾。想到公孫操自當上丞相後對宗族之人的確多有輕慢,憤怒的族人們便再也忍不住了……
丞相自弒王以來久立於權力巔峰,就是燕王也得對他客客氣氣,做低伏小的,他已經很久沒有嘗試過憋屈的感覺了。可如今他竟被人直接堵上了門,旁邊還有一眾百姓在指指點點,令他顏面盡失,公孫操當下也惱了,竟直接命家仆將人趕了出去。
於是,這簍子捅大發了。
起碼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,公孫操沒有心情關註劉徹,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與族人的拉鋸戰上。後來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麽協商的,總之面上看起來是和好了,不過劉徹知道,經過這麽一鬧,公孫操已經與他的出身的氏族離心。日後,只要稍微給那氏族一點誘因,公孫操的族人們便會毫不猶豫地背叛他。
劉徹偏著頭想了一會兒,算起來,他過不了多久便要入趙為質了,還是在此之前將公孫操解決掉比較好。
按理說,沒有一個公子王孫會期盼著入他國為質,唯有劉徹是個例外。
他前生作為一名帝王的輝煌已極,所遺憾者,一是未逢對手,二是不能與嬴政堂堂正正竭盡全力一戰。如今,自然更願隨心所欲,以武道立於天下,否則豈不白活一遭?
燕國如今式微,諸豪傑如今多聚集於秦、趙、魏等國,想要找人挑戰以提高武藝,去趙國自然是一個較好的選擇,至於第二點,嬴政如今正跟著他的質子爹在趙國,也許他還能夠見證這位傳奇高手的成長歷程。
不過,在心願得償之前,還是要將諸多隱患解決掉比較好。
劉徹以食指輕扣桌案。
他在燕國必須培養出足夠的勢力,使得他日後不至於歸國無門,真的當了囚徒。他也需盡快讓燕國變得強大起來——起碼不至於像現在這樣與人十戰九輸。若是燕國國力一直這麽孱弱,他在國外也會毫無地位。
想要任性,也得有任性的資本,這一點,劉徹向來很明白,他從不會輕易把自己的命運交托到他人的手上。
秦國法家大才商鞅當年做了種種措施才使秦國走上富強之路。
除了各項獎懲制度的完善以及秦法的確立之外,在政治制度上最為重要的一點莫過於他從老氏族的手中奪來了土地。
不過那種雷厲風行血雨腥風的措施未必適合燕國,起碼一定不會適合燕孝王。若要等到他長大了再來主持變法,恐怕黃花菜都涼了。
劉徹想了想,還是走推恩令吧,先削弱老氏族的勢力,雖然見效稍慢些,但受到的阻力定會小上很多。
至於律法,也不需要定得像秦國那麽嚴苛,但該有的一定不能少。
忙完了政治,新軍也必須操練,像現在這樣越戰越敗,越敗越戰是不行的。
……
心中有了章程,筆下自是毫不含糊。
參考著其餘幾國變法情況與大漢制度,劉徹召集手下經他觀察較為可信的名士,將他所考慮的變法內容一一整理下來,經過一天一夜的奮戰,形成了厚厚的《諫王書》。
劉徹打了個呵欠,只有在這個時候,他才會意識到,自己是真的成了一個小孩子。要知道,以往他有武功在身,即便整晚批改奏折也不會感到困倦。
當劉徹把《諫王書》遞到燕孝王手中時,燕孝王看著他的神情活似見了鬼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從公孫操將劉徹拖下水的那一刻,劉徹就知道,自己從此不可能再置身事外了。
他討厭麻煩,不代表畏懼麻煩。
他一開始對於燕國的事物漫不經心,一是因沒有興趣,二是因還未將自己當成燕國的一份子罷了。然而,一旦有人威脅到了他,他便會毫不猶豫地先下手為強,從而掌握先機。所以,劉徹開始逐漸插手燕國之事。
雖說知道公孫操明面上無法將自己怎麽樣,若要來暗的,憑借著自己的一身武功,那人也討不了什麽好,但這畢竟是權力之爭。身陷權力之爭中,無論己身有多麽強悍,劉徹都不會讓自己成為孤家寡人。
他的追隨者們,他手下的臣子才是他的先鋒和後盾。
經過此事後,劉徹一反常態,開始大展鋒芒,不僅憑借純熟的帝王心術拉攏到諸如樂乘之類的將領,更是憑借自己前世對儒法兩派的見解令一批名士折服。
當然了,能夠輕易被劉徹折服的名士都算不上什麽大家,但這只是一個開始。一旦公子姬丹的早慧與賢名傳開,來投奔他的人將只多不少。
在戰國,光明正大地養士以培養自己的勢力可算不得什麽。孟嘗君門客三千當屬其中最多的,齊王雖對其事感到忌憚,卻也不能直接遣散其門客,只能通過降職削權等措施來打壓他的氣焰。
公孫操當年雖然成功聯合他人弒君,但說到底,他沒占著大義的名份,又沒本事直接效法齊國田氏取代姜氏的做法,縱然一時只手遮天,其權力也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。
唯一有些麻煩的,就是公孫操背後站著的老氏族。
老氏族雖老而僵化,已成燕國蛀蟲,但目前還不能動。若欲除公孫操,得想個辦法分化公孫操與其氏族之間的關系才行。
劉徹偏著頭想了想,緩緩在棋盤上落下一子。
第二日傳來消息,公孫操之孫於田間縱馬,毀壞了其宗族的田地。不巧的是,這幾日正是要收割糧食的時候。一年的辛苦都化作了流水,公孫操的族人們義憤填膺,均要來找公孫操討個說法。公孫操認為不過毀壞了幾畝田,不是什麽大事,並不放在心上,只安撫了受損的族人幾句並許了些好處便作罷,渾然不覺罅隙已然埋下。
第五日,因公孫操之孫毀壞了田地,其氏族中有一旁支少年的母親因沒有收成,活活被餓死。少年悲憤難耐,找公孫操之孫決鬥,反被其殺死。不過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罷了,無人會為其出頭,公孫操依舊不在意。
第八日,那死去的少年的堂親兼友人游學回來,得知自家小弟遭此毒手,立馬集結了一幫子人打上丞相府去討說法。此時,宗族也不再向著公孫操。因田中的損失,不少族人都度日艱難,而丞相許諾的好處卻還沒見個影兒,更有消息說,丞相不過是唬他們的,壓根不打算實現承諾。想到公孫操自當上丞相後對宗族之人的確多有輕慢,憤怒的族人們便再也忍不住了……
丞相自弒王以來久立於權力巔峰,就是燕王也得對他客客氣氣,做低伏小的,他已經很久沒有嘗試過憋屈的感覺了。可如今他竟被人直接堵上了門,旁邊還有一眾百姓在指指點點,令他顏面盡失,公孫操當下也惱了,竟直接命家仆將人趕了出去。
於是,這簍子捅大發了。
起碼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,公孫操沒有心情關註劉徹,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與族人的拉鋸戰上。後來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麽協商的,總之面上看起來是和好了,不過劉徹知道,經過這麽一鬧,公孫操已經與他的出身的氏族離心。日後,只要稍微給那氏族一點誘因,公孫操的族人們便會毫不猶豫地背叛他。
劉徹偏著頭想了一會兒,算起來,他過不了多久便要入趙為質了,還是在此之前將公孫操解決掉比較好。
按理說,沒有一個公子王孫會期盼著入他國為質,唯有劉徹是個例外。
他前生作為一名帝王的輝煌已極,所遺憾者,一是未逢對手,二是不能與嬴政堂堂正正竭盡全力一戰。如今,自然更願隨心所欲,以武道立於天下,否則豈不白活一遭?
燕國如今式微,諸豪傑如今多聚集於秦、趙、魏等國,想要找人挑戰以提高武藝,去趙國自然是一個較好的選擇,至於第二點,嬴政如今正跟著他的質子爹在趙國,也許他還能夠見證這位傳奇高手的成長歷程。
不過,在心願得償之前,還是要將諸多隱患解決掉比較好。
劉徹以食指輕扣桌案。
他在燕國必須培養出足夠的勢力,使得他日後不至於歸國無門,真的當了囚徒。他也需盡快讓燕國變得強大起來——起碼不至於像現在這樣與人十戰九輸。若是燕國國力一直這麽孱弱,他在國外也會毫無地位。
想要任性,也得有任性的資本,這一點,劉徹向來很明白,他從不會輕易把自己的命運交托到他人的手上。
秦國法家大才商鞅當年做了種種措施才使秦國走上富強之路。
除了各項獎懲制度的完善以及秦法的確立之外,在政治制度上最為重要的一點莫過於他從老氏族的手中奪來了土地。
不過那種雷厲風行血雨腥風的措施未必適合燕國,起碼一定不會適合燕孝王。若要等到他長大了再來主持變法,恐怕黃花菜都涼了。
劉徹想了想,還是走推恩令吧,先削弱老氏族的勢力,雖然見效稍慢些,但受到的阻力定會小上很多。
至於律法,也不需要定得像秦國那麽嚴苛,但該有的一定不能少。
忙完了政治,新軍也必須操練,像現在這樣越戰越敗,越敗越戰是不行的。
……
心中有了章程,筆下自是毫不含糊。
參考著其餘幾國變法情況與大漢制度,劉徹召集手下經他觀察較為可信的名士,將他所考慮的變法內容一一整理下來,經過一天一夜的奮戰,形成了厚厚的《諫王書》。
劉徹打了個呵欠,只有在這個時候,他才會意識到,自己是真的成了一個小孩子。要知道,以往他有武功在身,即便整晚批改奏折也不會感到困倦。
當劉徹把《諫王書》遞到燕孝王手中時,燕孝王看著他的神情活似見了鬼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